結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34927
※延伸浏覽》
最近幾年不斷履行學術英文專業課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副傳授廖柏森就指出,台灣大專院校的英語課程應多多重視學術英文的教授教養成長,「華頓翻譯公司們不克不及一廂情願地認為修過英文課的同窗,就可以用英語表達學術內容和本身的看法,究竟結果學術口說英語和一般糊口英語是有所區別」。
然而,很多研究生並不是主修英文系所,多半對自己的英文不具信念,並貧乏專業的英文學術白話練習。乃至於在教室、鑽研會、演講等各種學術情況下,沒法自傲發表,侃侃而談,學術交換的結果也大打扣頭。
「不過,這現象也不單只限於台灣人翻譯」他舉美國加州大學曾做過一項查詢拜訪為例,講述發現以英語為第二說話的學生,遍及缺少在課堂上做白話陳述的能力。廖柏森說︰「看來用英語做口語講述,仿佛長短英文母語人士的配合困難和把柄。」
他進一步就這幾年的本身經驗申明,「國內很多大學的研究功效相當豐碩,也陸續把優異的師生送出國去開會,但在用英語做論文的白話報告上照樣不盡幻想」。 廖柏森剖析,這和我們目前大學的英語教育過於重視生涯化教授教養有關,「學生缺少用英語表達專業研究內容、抽象思慮和邏輯論理的訓練,也沒有跨文化溝通的概念」,乃至於一上台就只是低著頭照唸投影片的內容,或使用大量的自創中式英文,讓台下聽眾聽得一頭霧水,完全沒有達到學術交換的目標翻譯
跟著全球化時期的光降,高檔教育的國際化迫在眉睫,教育部也編列各項補助,勉勵學生留學、介入國際會議或出國短時間研修,像是「學海飛颺」、「學海惜珠」、「學海築夢」、「公費留考」、「教育部鼓勵學生列入藝術與設計類國際比賽計畫」等諸多專案,目地就是要擴大國內高檔人材參加國際學術社群的機遇翻譯
.英文研究論文揭橥─白話呈報指引》贈書舉止
他最後提示研究生,既然在國際學術界「英語」是無法避免的主導說話,解決之道就是面臨它、接受它,最後好好行使它作為小我在國際學術圈發光發燒的利器。
來自: http://blog.udn.com/trjason/376153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