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總統李登輝培養「台灣和牛」有成,有關解密台灣「源興牛」基因論文,在李登輝領銜下,2月登上日本畜產學界權勢巨子學術期刊「日本畜產學會報」翻譯
論文內容以李登輝基金會2016年在陽明山購得的19頭台灣「源興牛」為重點,研究與日本黑毛和牛,和海弗牛、西門塔爾牛、短角牛、安格斯牛、荷蘭乳牛、夏洛利牛、利木贊牛這7種歐美品種,共9品種之間的遺傳關係。
這項研究是為了確定台灣牛與現在的日本和牛及歐美品種有怎樣的遺傳關係而進行的。研究發現,台灣牛與外國種間有巨大差異,為自力性基因群集。
另外,研究背景也提及,此次研究對象的台灣牛,是台灣日治期間(1895年至1945年)從日本運至台灣基隆港,數目約為100頭的和牛之子孫。這批和牛豢養於台北市郊區萬里,以台灣和牛的名義曾頻仍進行成牛與小牛的生意。
論文最後指出,台灣牛跟其他品種紛歧樣,之後也要進行屠體查詢拜訪,讓肉質相幹能力更清晰。假如顯示跟黑毛和種接近的結果,未來希望從台灣牛生產高品質牛肉,加倍強台灣國內畜農成長和台灣國內肉牛自給率的提拔翻譯
這篇論文主題為「以snp標識表記標幟解析台灣牛種、黑毛和種及歐美品種之遺傳性關係」,由李登輝和李登輝基金會秘書長王燕軍、日本和牛專家中村佐都志、日本大學教授長嶺慶隆共同掛名發表翻譯
日本於1945年戰爭竣事後,將台灣和牛運至陽明山放養。按照記載顯示,放牧牛最多的時期曾高達1600頭牛(包含水牛與黃牛)。之後放牧牛數目銳減,直到2016年9月陽明山放牧牛只剩19頭(公牛8頭、母牛11頭)。

本文引用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02238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